当qPCR与转录组测序结果“打架”,真相究竟是什么?

在基因表达研究中,qPCR与转录组测序的结果不一致常常让人困惑。近期,我们协助一位客户深入排查了基因A的表达差异争议,最终发现:看似矛盾的结果背后,实则是技术视角的互补。以下是事件全程解析,也借此传递我们的服务理念——用专业和耐心,守护每一份数据的真实价值。

一、事件背景:基因A的“表达量之谜”
客户通过我司完成了一项UMI(unique molecular identity,唯一分子标签)转录组测序项目,样本包含3个野生型(WT)和3个敲低(KD)细胞系。测序分析显示,目标基因A在两组间表达量无显著差异(表1),但后续的qPCR验证却表明,KD组的基因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。这一矛盾引发了客户的疑虑:究竟是测序数据不可靠,还是实验环节存在误差?
表1. 转录组测序中基因A表达量(FPKM)

二、数据复盘:抽丝剥茧,寻找真相
我司技术团队迅速响应,与客户共同展开以下排查:
1. qPCR数据验证:局部区域表达显著下调
客户提供的qPCR引物针对基因A的某段87 bp区域。数据显示,该区域KD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WT组(表2),与客户预期一致。
表2. qPCR验证基因A表达

Fold change=2-ΔΔCt=2-(5.34-3.60)=2-1.74=0.29
KD组基因A的表达量仅为WT组的29%(Fold Change=0.29),敲低效果很明显。
2. 转录组测序复盘:全局视角揭示“补偿效应”
通过UMI校正的测序数据发现:
-
在qPCR引物靶向的87 bp区域,KD组reads数确实显著低于WT组(表3、图1),与qPCR结果吻合。
表3. qPCR区域的reads count


图1. qPCR区域reads分布
-
但在基因A全长(>150 kb)的部分其他区域,KD组reads数却明显高于WT组(图2)。

图2. 部分其他区域reads
关键结论:基因A在敲低后,可能因可变剪切或转录本稳定性变化等原因,导致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呈现“此消彼长”的现象。而qPCR仅检测局部区域,转录组测序则覆盖基因全长,两者视角不同,最终形成“矛盾假象”。
三、技术解析:为何UMI转录组测序更值得信赖?
-
UMI技术优势:通过唯一分子标签校正PCR扩增偏好性,显著提高定量准确性。
-
全局覆盖性:qPCR依赖引物设计位置,可能受局部异构体影响;而测序数据可全面反映基因全长的表达动态。
-
数据可追溯性:原始reads和IGV可视化结果均可复核,确保结论透明可信。
四、我们的承诺:以专业为盾,以耐心为矛
此次事件中,客户最初认为数据矛盾,但通过深入分析,我们证明了:
-
UMI转录组测序结果真实可靠;
-
技术间差异可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解释。
我们始终相信:数据争议不是终点,而是科学探索的起点。无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,我们承诺:
✅ 第一时间响应问题,提供原始数据与可视化证据;
✅ 联合生物信息、实验技术团队多角度排查;
✅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数据,助客户拨开迷雾。
五、致客户:信任是相互的,真相是唯一的
基因表达调控复杂多变,技术手段各有千秋。我们珍视每一份托付,也期待与您共同成长。
当数据出现“矛盾”时,请放心交给我们——因为答案,永远藏在更专业、更耐心的追寻之中。
关于我们
武汉康测科技公司专注高通量测序与多组学分析,提供从实验设计、生信分析到结果验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关注公众号,获取更多案例解析与技术干货!
您在研究中是否遇到过类似“矛盾数据”?欢迎留言分享。

热点推荐
更多平台
bilibili
(长干货科普)
视频号
(产品知识分享)
小红书
(短干货科普)



点个“在看”再走呗(右下角)

关于康测
康测科技致力于先进组学技术的开发和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,建立了涵盖基因组学、表观基因组学、转录组学、表观转录组学、免疫组学和互作组学的全面组学服务体系。而在医学检测方面,康测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SMP(Stranded Multiplex PCR)靶向测序技术,可提供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%的MRD一站式自动化解决方案。

康测科技提供全面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工具

康测科技提供高度自动化MRD一站式解决方案